哈哈,不愧是长沙岳麓山第一隐士,就像棵无根的树,从故乡看牛山到长沙岳麓山的著名作家唐国明,在其自传性作品《零乡》金智股配,他竟把岳麓山写得这么好
【正文在本文第一张图片下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唐国明, 于2011年开始发表、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《红楼梦》后40回里、找到百回全本《红楼梦》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:《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》(第81至100回)。做出了校对、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,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,以考古复原方式,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,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、一点精选脂批、词句注释、难字注音本的《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》这部大书。此外,为传播自己的理念,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《零乡》大部分草稿《鹅毛诗》和《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》。2018年作品《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+1与3x+1》于上海作协、华东师大获奖。自2013年成名后,多次因学术主张、作品出版、文学话题登上热搜,最热时,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.2亿。
展开剩余96%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“鹅毛风范、长风情怀”精神的唐国明,最初以《鹅毛诗》《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》出版了成熟部分的《零乡》一书中表达的那样:不在过去,不在现在,不在将来,只在途上;不在别处,不在远方,只在路上;不在故乡,不在他乡,此刻只在半途之上。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具有鹅毛风范骨、清风明月肉、闲云流水血、长风情怀心的学者、诗者、智者。
找到《红楼梦》80回后曹雪芹文笔。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,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,数差d相同,项数n相同,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= dn(m+n)=d(mn+ n²);则当两组数中间的等差数项数m为0时,则两组项数n相同、数差一律是d的整数,自然相互是连续数,其和差b=dn²。开创鹅毛诗、半途主义、诗意流;集文学家、哲学家、红学家、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就像棵无根的树,从看牛山到岳麓山——节选自著名作家唐国明诗意流半途主义《零乡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54、神秘人收藏到的废稿
听罢神秘人喊叫的这些鹅毛诗句,我似乎越来越清楚本书作者唐国明想要表达什么。在一个春暖花开,面对群山的日子,本书作者唐国明来到要塞上,一个愁眉苦脸的样子。跟我说,他最近翻阅了他所有在此刻之前在政府部门办的刊物上发表的东西,越看越觉得没意思,全是废稿。若多年后,他离开人世,若有人还去整理出来成书出版,那不但是浪费时间与金钱,浪费人的精力与物力。所以他想抓紧时间,进行删选整理出来,放在那部叫《零乡》的自传里,做一个章节,让后来所有的读者知道。让后来所有的研究者,不要去浪费时间,只要好好研究他整理出来的《零乡》就好。我便问他,那个章节准备叫什么题名,他说,想好了,就叫《无根的树》。一听到这个题名,好像在说我,如若皇帝真不存在了,作为我真是一棵无根的树了。待本书作者唐国明这次从要塞上与我道别后,后来神秘人来到要塞,跟我说,他收藏到了本书作者唐国明《零乡》里的一篇残稿,题名叫《就像棵无根的树,从看牛山到岳麓山》。我几乎不相信神秘人说的话。待神秘人在要塞上喝醉后,从他那个破提袋里拿出一叠纸,显摆地喊着要我看看时,我才拿了过来。一看上面留的修改笔迹,还真是本书作者唐国明的。于是我又无聊地看了起来。这些文笔,给我后来写《2021年3月19日至2023年11月14日我这样看清了本书作者:命运跋涉者、文学执着者、思想开拓者、灵魂塑造者》那篇评价唐国明的文章,增添了不少激情。
55、就像棵无根的树,从看牛山到岳麓山——本节写于1998年,2011年在《翠苑》杂志第2期以《被开始的与被终结的》之名、2020年在《大湾》杂志第5期以《在路上的与在途上的》之名发表过。
(一)、鹅毛
鹅毛飞起来了,飞到了天上,变成了云的模样,永远洁白在尘世之上,自由的飞翔/鹅毛落下去了,落到了污泥里,变成了黑色/鸟群凌空飞起,尖叫着散布到,凡有井水炊烟处/鹅毛腐烂了,腐烂进了大地,腐烂成一片森林,向苍天呼叫着挺立千里万里/鹅毛不断从鹅毛体上长出,从鹅毛体上脱落时,迎风飞越时空高处
鹅毛从鹅毛云端飘下,我以为是雪花;当鹅毛落到水里,落进了污泥,鹅毛飘飞的大地,黑色的鸟群从黑夜里飞起,飞向天空,消失在黑里/大地已一片静寂,鹅毛仍在无声无息地,从天空向下擦洗黑夜这个瓷器
鹅毛不飞上天空,就会在污泥里烂掉/鹅毛在飘,在一个神殿里飘着;鹅毛除了洁白,它一无所有,它所有的所有,是让世人知道,它只有在风中飞舞时,它才是一片真正的鹅毛
鹅毛如云朵一样在天空飘着,它干净得一无所有,它为了飞着,不被大地的污泥埋着,鹅毛变成了天空的云朵,如高山顶上的湖泊,无声无息地动着/有时如群鸟,与风呼啸而过
鹅毛到哪儿去了,鹅毛是不是从树干上飘出来,成了带香的花朵/鹅毛到哪儿去了,鹅毛是不是在天空上成了云成了雾,成了我写在纸上的鹅毛诗歌/有一天,我也会轻如鹅毛,从我的肉体里飘出,飘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天国
你我的一切黑了,黑成了污泥;我们一次又一次清洗,想从污泥中清洗出,那一片鹅毛/不知道那一片鹅毛,是否还完好,是否还能从污泥里清洗得出/一切已黑了,鹅毛只是我们的记忆,我们的记忆里有那么一片鹅毛,它一直在飘/在当时的黑夜,它曾如一盏灯,把我们的黑夜照亮了/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,在污泥现实里的我们,只剩下那一片鹅毛的记忆
鹅毛不飞上天空,就会掉进污泥死去;鹅毛飞到鹅毛云上,才会闪亮高贵/不管生死与永恒,你要叫我鹅毛诗人;不管枯黄与衰老,我已是水泥上一棵,唯一活下来的草/春天来了,秋天走了,我已是一只春来秋去,南来北往的鸟;我已像鹅毛一样,把飞扬天下的理想实现了
(二)、看牛山
风吹过这片群山浩大的土地,这块土地宽广又沉寂;这里不需要一个统治的国王,只需要臣服的奴隶
(三)、过蓝玉故里
是在云中还是在雾里,在天空还是在大地;哪怕在这里抛下的是一万五千颗头颅,哪怕留下的是一个家族堆积如山的白骨,哪怕换来的是灭门之祸,也要抓一把故乡的泥土去远方掩埋回家的路
(四)、辣子太阳
大风吹过山坡,吹动木屋;木屋中的土坛子藏着,一坛子又一坛子的辣子太阳;它们在坛子里发光,发出咕咕的声响,散发出带酸味让我们口水长流的光/炊烟升起,吊脚木楼里锅碗瓢盆一响,一碗又一碗收藏了几个月的辣子太阳,在雪白的碗中央,放出让我们直流口水,满怀吞吃欲望通红的光芒;它们在呼唤我们张开嘴,把它们带进胃,去把填满寒雾凉气的身体温暖/这就是山坡上的辣子太阳,它长在胡山界这个山坡的辣子树上,直到由青变红,成了辣子太阳,才被藏进土坛子,变熟发酸/当一个又一个辣子太阳升起在,一只又一只碗里,分布在一道又一道菜里,发出红红的光,发出太阳的光芒,把我们黑暗的身体照亮,把我们的胃照亮;我们小小的身体如同树木,沐浴阳光,在阳光下不断生长/长大了的我,一天要离开妈妈,离开这山坡上的辣子太阳;妈妈让我把一个土土的坛子带上,走下山坡,把辣子太阳带向远方/每在远方的黑夜看不见故乡,只要打开坛子,望着一坛子盐水泡酸的辣子太阳,已停止生长的我,又开始朝梦想生长/就是这一坛子辣子太阳,是我装在坛子里的故乡;无论我走得多远,我知道我来自山坡上,来自一个叫胡山界的地方/我吃辣子的太阳长大,如今我已成了辣子太阳
(五)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
自从降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,我就努力着,要成为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
在求学的苦舟上,在攀向知识的悬崖上,我时常在雁鸣声中,在忙完砍柴割草看牛喂猪歇息后的黄昏,伴着亮在山村屋子里的一盏油灯,努力地读书,学会做一个爱世界的学生
每一次与父母道别远行,每一次一无所获,痛心疾首地面对看牛山山顶;我不知道何时,我会走出山里,成为一个值得世界人们尊敬的人;我即使到了娶媳妇的年龄,我顶着贫困的冷漠,在众人的反对声中,在父亲一个人的支持下,走进了大学那条对我关了好久的门
为了不愧对自己与父母,我抛弃了一切,背着一筐书本在岳麓山归隐
我学会了以3元5角钱一天生活标准的方法,学会了生存,学会了活命,学会用写作的方式,去完成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的使命
为了自己,为了父母亲人,以书痴的样子,以疯狂的样子,以天才的样子,面对着世人,面对着书本,面对着一切冷眼看我,嘲弄、恶搞、赞赏我的红尘
哪怕没有一根草理解我金智股配,我也不会停下走自己的路;哪怕我面对的是一片不需要我的沙漠,我也要为了世界与人类的将来,成为那片沙漠里的文化绿色
从胡山界村到茅坪镇,从茅坪镇到城步县,从城步县到远方我能去的每一个角落,我的行囊里除了书还是书;我从没有忘记,还有一座惊世流传残破的《红楼梦》纸上长城,在召唤我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残砖,以考古的方式,将其再现,奉献给人类与我
我以隐居的方式,一直与岳麓山相伴着;我以告别世俗的形式,在自己的清风明月里,爱着自己,爱着每一个爱我的人
我的生活虽然仍然很苦,我的作品虽然不断问世,我的名气即使轻得如一片又一片,四处飞舞的鹅毛,哪怕一个又一个声音问我:你的努力付出得到了什么
我拥有的不过是我的鹅毛诗歌、找到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、半途主义、诗意流,前所未有地发现的数学规律。它们如群鸟一样已在世界这棵树上四处搭巢鸣叫
面对铺天盖地赞誉的鲜花与石头样砸来的谩骂;面对给我戴着无数顶写满“自私”“无用”高帽子的恶徒,我仍然守着自己不足8平方米的书房,守着不属于自己的向阳坡,守着自己的文字与诗歌;披阅着《石头记》,以寄居的方式,以流浪狗的方式,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方式爱着自己与诞生我的天空与大地
即使那时我已成泥土,我也会庆幸自己为给大地增添一片文化绿色,我已滴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滴墨
(六)、是大海的我
天空朝我倒下,山峦朝我走来,我汹涌向苍天呼啸拍打囚禁我终生的堤岸/风将我不断吹送,吹送向高高的天穹,吹送向高高的天空/水是我无穷的天际,水是我万丈不可一世的豪情与空气,水是我朝天空与大地喊出的回荡不息/我不是躺着的尸体,我有宽阔的手臂;我虽然很低,我站起倒下,倒下站起/我锋利的牙齿常对着天空的心脏,要将一切吞下去;我永不停息,我永远在涌动中改写着自己,改写着我永无穷尽的天下大地
(七)、读书人
雷劈不倒,火烧不移,风雨不垮,似朗月清风;日食随时,起住随所,执笔随心,如闲云流水/对汹涌潮流,视而不见听而不闻,流血不失长风情怀;居安宁山脚,贫则无忧富则无过,火烧无损鹅毛风范/与时俱进,认知世界真理,思危奋发图强;实事求是,改造现实命运,如水安和天下/读万卷书,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富天下之力;行万里路,穷天地之理,成一家之言,安天下之心
(八)、蚂蚁
村庄已经死去,城堡在乱石中建起;在买卖的铁笼下,到处是呼喊的奴隶/别人看不见离天最近的我,我却看得见,我爬上喜马拉雅山顶前生活过的大地/石头追着石头,山岗追着山岗;远方没有远方,你到达的远方,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
(九)、亭子间的诗
今夜我不需要你,我只需要粮食与自己;天下只愿租给我8平方米,我得在这8平方米中写下去;愿天下人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,在富有的清贫里能生儿育女
我就像一首亭子间里的鹅毛诗歌,被关在8平米的亭子间里无人来读;我只有这样,永不染尘的将自己的清白独守,我只有这样不食人间烟火地,熬着闲云流水骨,吃着明月清风肉,喝着荷塘月色汤,煮着烟霞泉石粥;在清气满乾坤的纸墨里,飞扬着冲天入地的自己
两个轮子滚过,滚过天空与大地。天空与大地这两条铁轨装载着什么!它们装载着两个轮子滚过;这两个轮子叫什么!一个叫权力一个叫利益,一个叫我,一个叫你
我住的是岳麓山脚,我面对的是向阳坡、湘江、橘子洲;我穿的是风云雨雾,我听的是风嚎雨诉、雷鸣鸟叫、草笑木哭;我吃的是清风明月之肉,我咬的是闲云流水之骨;我写划的是山川日月鹅毛帖,我唱的是我的鹅毛诗与田间地头之歌;我出售的是自制签名书,换来的是能活命的食物;我不是在写作,我是在生活。齐白石说: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;我说:无我者死,有我者活;我又说:我们都是途中人,我们都是在半途上被浪费出来的产物
房间空空,空得无桌椅只有书填充;从此之后,吾爱金钱,吾更爱真理;从此之后,吾爱真理,吾更爱名利
我失去了故乡,失去了村庄;只剩下了岳麓山下这个无家可归、租住的8平方
每个人都想,像天空压在大地这位少女身上;每个人都不想,每晚看着月亮,想象嫦娥这位女孩睡下的模样
打开黑夜所有的门,让所有的光进来,共赏我那盏燃着诗的灯;到我失去所有成为灰尘,让所有的眼睛对着我的文字眼睛,用嘴唇与嘴唇发出风吹麦地的声音
(十)、我每天在做什么
我每月挣的是人世间的朗月清风,我每天挣的是生活里的闲云流水/岳麓山是我的不动产,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动的汤,桃子湖边的凤凰、天马山是我碗里的固定菜,橘子洲是我出行看夕阳划向长江的船/至于女朋友嘛!是满大街清风明月、书香味、行云流水,让我看不饱欣赏不足,一批又一批来了又去了的岳麓山大学城的女孩/在我眼里心里,女孩是一股又一股清风明月,我喜欢呆在清风明月里/至于我的老婆,她是天下女子中将来的林黛玉、薛宝钗、西施、虞姬、王昭君、貂蝉、杨贵妃、嫦娥/若问我每天在做什么?我每天在做梦
(十一)、待到金钱铺满山坡
鲜花开满山岗,金钱铺满山坡,你抛下一切敞开你身上所有含苞欲放的花朵,招蜂引蝶烧出我对你身体的火/我将你如一本书一样翻着读着;读出了你的无情读出了你的冷漠,也读出了你身上无数双看不见你伸向钱的小手/我已花尽了一生,我已失去了所有;我已将所有的钱铺满山坡每一个角落,满山坡的钱如一坡金灿灿的稻谷/我有钱了,你答应嫁给了我;我有钱了,我用钱为你铺满了山坡/你睁眼是钱,你闭眼是钱;你在钱开出的花朵上,享受这个插满清香花朵的山坡;你从钱土壤长出的稻子里,收割着金灿灿的稻谷/你得到了金钱,你也得到了我与金灿灿的阳光生活;我拼尽一生的心血,把自己埋进你的花朵/在这个坡上,直到你我躺在金钱上化为尘土;待人一袋又一袋将钱背走;待风吹过,将一点点吹走你我已如灰的尸骨/山坡上,除了风,除了坟墓,已一无所有
(十二)、你我之间还共着什么
你我之间还共着什么,不过是一轮苍白的明月/你我之间还留有什么,不过一杯酒,就浇熄了依恋你的火焰/面对腐烂了、发霉了的生活,你我之间还有什么可说/月亮如白色的纸/天空痛苦地一鞭一鞭的把我抽向爱情与理想,成功与失望,永生与死亡
(十三)、面对一座图书馆里的诗歌
面对一个少女,我无话可说/而面对一座图书馆,我可以交一帮沉默的朋友/许多的人已经死去,可他们的著作/却永远在等待,一个来拜访的朋友/我每次如一个学者,穿过门廊,单独一人来到/面对一本本许多的人在里面躺着的书,如同面对一本本书做成的坟墓/读你在图书馆这个下午,我把你的书安放,如放一个骨灰盒,放在尘封的架上/我走了,我不能与你说再见,也不能与你挥手/我只能静静地看你/也只能静静的从门廊里走过/不知多少年后,谁又来看我
(十四)、走过岳麓山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
乌鸦发疯了,烧杀抢光了每一座村庄的粮仓,给大地留下了一片千里无鸡鸣的荒凉/被炮火埋进地里的村庄,如播种下去的麦子,又开始了人丁兴旺/经过战争创伤的大地,已放在图书馆,留存在那本血清洗过的羊皮书里/每当黄昏,在暮鸦声里,我如读一部诗史一样,走过梯田一样堆砌的墓地
(十五)、那些年
我像长风一样,不断吹过;我像鹅毛一样,不断漂泊/那些爱过的人,那些告别的诗酒;那些食风餐月的夜晚,那些寻残觅缺的生活/再远的路我已走过;再高的天空,已被我踩成了脚下的路/那些开在自己头上的花被人摘去又开出,那些如草的理想,被人踩进泥土又长出了泥土/即使我的家就如杯子与碗摆在大地上每一个角落,即使我的故乡已成了天下,即使行走奔波已成了我活下去的理由/虽然我有思危奋发、香流天下的追求/即使世界改变了你我,但不变的是远方与梦想不到的未知数
(十六)、长长的路
长长的路啊,总是没完没了,我们不断行走也走不完,走过了一个远方还有一个远方/长长的路啊,行走一生也行走不完;走完一半还有一半,走完一段还有一段/吹过的风告诉我们,我们既不在过去,也不在现在,更不在将来金智股配,我们只是在途上/流过的江河告诉我们,我们不是在别处,也不是在远方,我们只是无穷无尽地在路上
(十七)、青春没有死亡
被践踏过千万次的青春与梦想,如金子仍然是那样闪亮/从水滴集成泉再成溪流聚江河奔向大海,然后拥有无穷无尽的宽广/每一次告别与远离,并不是青春死亡;每迈出一步,走向远方,那是青春的延长/活在时间的每一段里,都是青春在世的模样/死亡很远,生命很长,看尽了人间世事,已没有什么好玩时,再回到天上
(十八)、这个春天就像梦一样
这个春天就像梦一样,有个如梦一样的姑娘,梦一样来自汹涌的黄河边上;她说她深爱着她的北方,就如我爱着我的梦一样/面对湘江月,在清风里她像一首诗一样;她属于她的北方,就像属于她的名字一样/这个春天,我只能把她写在诗里,在时空中流香/这个春天就像一切没发生一样,这个春天就像云肉月骨一样,这个春天就像梦一样
(十九)、把看牛山装在一本书上
每个人有一座自己的山岗,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村庄;那座看牛山下一山的往事,如风一样吹着他流浪远方/那个看牛山下长大的人,在远方的青灯下,面对空无的远方,把那座看牛山下的村子,重新构建在了一本书上/从此他就这样背着他的故土,从此他就这样背着一座山,如春天的鲜花一样向天下开放,如一个王一样征战四方
(二十)、岳麓山下的姑娘
我来自清风里,我来自明月上;我生在天河边,我住在梦云上/你像是黄河水,她像是长江浪;我的好姑娘,请带我走下天空,请带我走下月亮/让我靠近你,靠近家的地方;我不想这样,在天空流浪/让我靠近你,靠近停留的地方;我不想这样,在途上歌唱
(二十一)、喊诗叫歌
我喊出诗我叫出河,我喊得大树上的叶叶落,我喊得人群个个走,我喊得大地飞尘土/白云为我的诗歌白,黄河为我的诗歌流,我喊得那喜马拉雅山上的雪,如我的鹅毛诗在飞舞/我喊出天我喊出地,我叫出了长江过中国;我是风我是火,我喊得长城上山坡/我一喊一叫来尘世,我一笔一画写千古;我唱得群鸟来去飞,我写得文章天下求/我喊的是你,我叫的是我;我喝的是水,我走的是路;我喊着天下到处走/我喊的是诗,我叫的是歌;我喊飞了魂我叫走了魄,我喊叫得躯体如鹅毛,一飞飞到天上去,不让尘世脏了我
(二十二)、岳麓山,这张摆在中国的书桌
湘江边的岳麓山,这张摆在中国的书桌;这张书桌上摆着爱晚亭、岳麓书院,摆着“汉魏最初名胜,湖湘第一道场”这些书/还有橘子洲、穿石坡湖、黄兴墓这些书在这张书桌上摆着,还有自卑亭、蔡锷墓这些书在这张书桌上等着你来读/还有岳王亭、赫石坡、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墓这些我常去读的书
有人留恋在岳麓书院这本大书前。这本大书里有:大门篇,篇名叫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,闪动着“看得透、拿得定、说得出、办得来,是朗月清风才干者,认得真、用得当、学得专、积得厚,为闲云流水善知人”/二门篇,篇名叫“名山坛席”,闪动着“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”/三门篇,篇名叫“实事求是”/讲堂篇,篇名叫“是非听于己,毁誉听于人,得失听于天,进退如明月清风;国邦家何以兴,天地人何以立,圣贤血何以传,来去如闲云流水”/还有教学斋、半学斋这些篇目;还有六君子堂、船山祠这些篇目
这些篇目里闪动着忠、孝、廉、节,整、齐、严、肃/这些篇目还告诉我/要懂得什么是大是,什么是大非;要懂得什么可得,什么可失/要懂得做什么能得好名声,做什么能败坏名誉/要懂得怎么取得天下人的信任/要懂得怎么让天下事物能安身立命/要懂得怎么将圣贤的思想与人格传承于天下大众/要懂得去远方从近处着手,登高从低处开始,读书从学习圣贤开始/要懂得与时俱进地安和天下,实事求是地造福后世
在岳麓山这张书桌上还有一个向阳坡,在向阳坡这本书上堆着唐国明的鹅毛诗、诗意流,找到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、半途主义哲学/唐国明就这样对汹涌潮流,视而不见听而不闻;实事求是,认知世界真理;与时俱进,如水汹涌天下;十年如一日的坐着冷板凳在岳麓山这张书桌上“雷劈不倒,火烧不移,风雨不垮;日食随时,起住随所,执笔随心;识你之理,看他之理,合诸家之理,知行之,得我之理”/在这张书桌上,在这张叫岳麓山的书桌上,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在将一个又一个名山事业传承着完成着/在岳麓山这张为天下人摆在长沙的书桌上,唐国明最爱读赫石坡、岳王亭、穿石湖、爱晚亭、岳麓书院这几本书,更爱在这张书桌上将鹅毛诗向天下人吟唱传读
(二十三)、总有一个你想打听的唐国明
对于唐国明,像一个让你望着流泪却无能为力的情人;更像一种放任你成长,你越想离开又想方设法没有离开,越想扑腾的心情/他永远如一位热得烧身、冷得寒心,用双手就能抱住的恋人/对于他租住的地方,静而不动的湘江,总是静而不动地上浮下沉着橘子洲上指点江山的精神/那里永远有一座你想去爬的山,有一扇你老想进去窥探究竟却不能随便进入的书院大门;有一个你想去就可以去随便坐坐的爱晚亭;有一条你常想去走走的麓山路,还有一个你总能想起来的唐国明/你总想打听他,是不是还住在向阳坡28号下的向阳村,做着他的一餐饭先生与地下室先生;是不是还在他为梦想租来的8平方米内,发出他“笔定乾坤,理安天下”的声音/你总是为他叹息,为他不断向世界提问;他给你的答案总是写满了“流血不失长风情怀,火烧无损鹅毛风范”的诗文/你老想他的真实名字是不是叫唐国明,你老想他是来自天上,还是一个本来就出生于山里的湖南人
(二十四)、湘江水
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,流过了故土,流到橘子洲;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,流过了岳麓山流到了洞庭湖;流过雷打不动、火烧不倒、风雨不垮、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我;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,流过了高山,流过了清风明月,流过了天空,它还在流,它还在流/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,流过了山,也流过了沟;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,流到了岳麓书院门口,流过如花香传万家、似水汹涌天下的我;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,流过了多少年了,还在流/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,流过了湘妃竹,流过了岳阳楼;流过不失长风情怀、已具鹅毛风范的我;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,流过了长江,流过了大海,流过了天空,它还在流,它还在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唐国明的书法:鹅毛帖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。其核心观念是:我们都是途中人,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。
他经典的表述为:“不在过去,不在现在,不在将来,只在途上;不在别处,不在远方,只在路上;不在故乡,不在他乡,此刻只在半途之上。”
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、出版大部分草稿的《零乡》,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、文、史、哲、数理,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“归属感缺失”与“人类永恒漂泊”的哲学反思,形成了独特的“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”文学风格。
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,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,一切皆在“途中”。
人作为“途中人”,既不属于过去、现在或未来,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,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。生命的价值在于“此刻”,即“除了拥有此刻,我们一无所有”,在千难万险中,以鹅毛风范、长风情怀,实事求是,与时俱进。
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,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。在《零乡》这书中,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,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。
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,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、长风情怀心,开创鹅毛诗、诗意流、半途主义,找到《红楼梦》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,写有《零乡》、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,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,以长城要塞为中心,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,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、百科全书式的史诗。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,以诗意流的形式,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、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“我们”,为了一个归,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。
唐国明的《零乡》是一部融合自传、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。该书被视作“诗意流”与“半途主义”文学的开创性实践,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,被称为“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”。
作为“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”,《零乡》结合了文学、哲学与数学思维,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。书中包含2019年、2022年前后出版的《鹅毛诗》《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》。
从文学哲学上说,“零乡”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。通过“零乡”这一概念,指出人类处于“无根、无确定性、无依靠感”,“在途上、无归、老在此刻、此处”的状态。“我们都是途中人”,“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。”提出了“我们既不在过去,也不在现在,更不在将来,我们只是在途中、在此刻此处”,以及人类在“重复在此”里,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,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。
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“好书推荐”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《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:<零乡>》一文里——称唐国明为“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”。称《零乡》一书“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,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,如同镜子一般,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《红楼梦》后40回,找到《红楼梦》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唐国明说过:续写《红楼梦》一万年也没有意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编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唐国明,具有鹅毛风范骨、清风明月肉、闲云流水血、长风情怀心的学者、诗者、智者; 集文学家、哲学家、红学家、数学家于一体,集找到百回全本《红楼梦》后20回曹雪芹文笔,开创鹅毛诗、半途主义、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。在《钟山》《诗刊》《鸭绿江》《延河》《星火》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。于2011年开始发表、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《红楼梦》后40回里、找到百回全本《红楼梦》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:《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》(第81至100回)。做出了校对、纠正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,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,以考古复原方式,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,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、一点精选脂批、词句注释、难字注音本的《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》这部大书。此外,为传播自己的理念,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《零乡》大部分草稿《鹅毛诗》和《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》。2018年作品《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+1与3x+1》于上海作协、华东师大获奖。自2013年成名后,多次因学术主张、作品出版、文学话题登上热搜,最热时,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.2亿。
另外,唐国明在数学上——
一、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3个新规律
1、项数n相同,数差一律是d,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,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,即b=d×n²。如1、2、3、4与5、6、7、8;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。如2、3、4与5、6、7。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。如2、4、6和8、10、12,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。
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。假如一组数为a、……、a+(n-1)d;另一组数为a+nd、……、a+(n+n-1)d,则:
b={【(a+nd)+[(a+(n+n-1)d)]】×(n÷2)}-[a+(a+(n-1)d)×(n÷2)]= d×n²。
若a前与a后数差d相同,项数n相同,且与a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为d(n+ n²),即:b= dn(1+n)=d(n+ n²),如4前的1、2、3与4后的5、6、7,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,为12。如12之前的9、10、11与12之后的13、14、15,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,为12。如12之前2、4、6、8、10与12之后的14、16、18、20、22,和差就是数差2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,为60。如100之前的91、94、97与100之后的103、106、109,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,为36。如16前的1、4、7、10、13与16后的19、22、25、28、31,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,为90。
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。a前等差数列为:(a-nd) 、……、a- d ;a后等差数列为:(a+ d) 、……、a+nd;则:
b= { [ (a+d)+(a+nd)]×(n÷2)}-{ [ (a-nd)+(a-d)]×(n÷2)}= dn(1+n)=d(n+n²)
同样可推导出,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、后,数差d相同,项数n相同,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,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= dn(m+n)=d(mn+ n²)。如4、5、6前的1、2、3,与4、5、6后的7、8、9,和差就是:数差1×[(中间数组项数3×两边数组项数3)+两边数组项数3的平方]=18。如“14、16、18”前的6、8、10、12,与“14、16、18”后的20、22、24、26;和差就是:数差2×[(中间数组项数3×两边数组项数4)+两边数组项数4的平方]=56。
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。“a、a+d、……、a+(m-1)d”前等差数列为:(a-nd) 、……、a- d ;“a、a+d、……、a+(m-1)d”后等差数列为:a+md 、a+md+d、……、a+md+(n-1)d;则:
b= { [ (a+md)+【a+md+(n-1)d】]×(n÷2)}-{ [ (a-nd)+(a-d)]×(n÷2)}= dn(m+n)=d(mn+n²)
综上所述,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、后,数差d相同,项数n相同,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,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=dn(m+n)=d(mn+ n²)。若中间,间隔等差数,项数为0,即m=0时,则两组项数n相同、数差一律是d的整数,必然相互是连续数,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,即b=dn²。
2、项数n相同、数差是d,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,与另一项数n相同、数差是d,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。如:2、4、6、8与10、12、14、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,等于15、17、19、21与23、25、27、29,两组数之和的和差,都是32。
3、从1开始的,项数相同、数差是2,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,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。如1、3、5和7、9、11,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:27。如1、3、5、7、9、11与13、15、17、19、21、23,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36:108。【可以不看的简单证明:设每组数的项数为n,即{ [1+【1+2(n-1)】]×(n÷2)}÷{(1+2n)+ [1+2n+2(n-1)]×(n÷2)}=1/3。】
二、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,发现至少存在一对素数对称分布于任意大于3的整数左右两侧,且这两素数之和是此整数的2倍。即 t=[(t÷2)-q]+[(t÷2)+q]。 这一发现为哥德巴赫猜想1+1形式的成立提供了确定的支持。
三、 开创性的将3x+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,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。通过“奇变递增为偶”和“偶变递减为奇”的运算规则,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+1猜想,“奇数x乘3加1,奇变递增为偶”和“偶数除以2的n次方,偶变递减为奇”的运算规则下,产生的4、2、1数字循环圈中,形成一种“万有总在途中”的通变模式。即:
……2x ↔ x ↔ (3x+1)÷2ⁿ ↔ …… ↔ 2ⁿ ↔ 4、2、1……
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,不可能来自于爆炸金智股配,而是遵循类似于3x+1猜想“奇变递增为偶,偶变递减为奇”的圈套生成,最终归于“4、2、1”循环模式的形式。即:宇宙不始于爆炸,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。
发布于:湖南省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